为深入挖掘侨乡文化基因,助力古建筑文化传承,8月1日,我院张江云老师带领“梧忆峥嵘”实践队走进晋江市龙湖镇梧坑村。在梧坑村干部的引导下,师生们沉浸式探访百年侨厝志成兄弟楼,触摸闽南红砖古厝的温度,破解“侨乡中的侨乡”的文化密码。

01.初见侨楼:南洋风骨闽南魂
"这座楼的一砖一瓦,都是梧坑侨胞的‘家国密码’。"在晋江梧坑村委的引领下,实践队成员穿过缠枝铁艺门廊开启了对省级文保单位志成兄弟楼的深度探访。

02.解码匠心:一砖一瓦总关情
“志成兄弟楼由旅菲洪氏兄弟建于1932年,三进五开间藏着20万侨汇的故事...”洪氏兄弟在马尼拉经营椰油贸易,1931年斥资20万银元(今2000万元)建楼,侨批档案显示“特运吕宋铁艺三十箱、钴蓝釉彩百斤”。洪氏抗战时期密藏爱国侨批于墙体夹层,其孙洪清源牺牲于马来亚抗日战场。


03.红砖新语:见人见物见精神
"这些建筑不是石头堆砌的废墟,而是活着的精神史书。"洪书记轻抚厅堂"福祸相依"楹联时强调:"希望同学们用设计让年轻一代读懂侨胞'离乡不离情'的坚守。"

“用设计语言转译侨乡记忆,是新时代青年的文化使命!”——实践队指导教师张江云在总结会上强调。当侨厝砖雕纹样化作数字资产,当南洋家书故事注入文创产品——百年南洋潮声,正涌入青春血脉奔涌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