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创新。8月25日——8月26日,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研室组织开展了磨课研讨活动。学院督导组组长林莉娅老师以及学院督导组成员张冰阳老师组成评审组全场参与研讨,围绕课程目标、内容设计及教学方法展开深入交流。
在《移动媒体研究》的磨课环节中,主讲教师严郁郁老师以以“移动媒体的技术演进与社会变革”为主线,从基础概念切入,系统阐释了移动媒体的内涵、特征及其技术支撑体系。课程以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典型载体为例,解析了移动媒体如何通过“即时性、交互性、场景化”等特性重构信息传播模式,并进一步结合短视频、移动直播、社交媒体等应用场景,剖析其对社会行为、文化生态及产业格局的深远影响。督导组建议,课程需引导学生辩证思考技术赋能与社会异化的辩证关系,增设“移动媒体伦理与治理”专题模块,通过讨论算法偏见、信息茧房、数字成瘾等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社会责任感。
针对《网络流行文化》课程,陈俊亦老师以“修辞视域下数字媒体作品之文化赏析”为切入点,系统阐释了MTV(音乐电视)作为数字文化载体的核心特质及其修辞建构逻辑,进而拓展至短视频、虚拟演唱会、互动影像等多元数字作品的文化解码路径;从而引导学生了解数字时代青年群体的文化心理诉求,以及如何推动着流行文化从单向传播转向参与式生产,为文化赏析提供了“符号-技术-社会”的三维分析视角。督导组强调,课程需避免陷入“为修辞而修辞”的技术主义陷阱,应始终以“理解数字时代的文化逻辑”为目标,通过修辞分析透视技术媒介如何塑造社会认知、重构权力关系,最终培养兼具学术洞察力与社会责任感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
此次磨课活动凸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两门课程均将根据反馈意见优化教学设计,强化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推动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