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艺术与设计学院网站!

学院动态

教学动态 环境设计系《造型基础3立体构成》课程结课作品展示

作者: 时间:2022-11-07 点击数:

课程:《造型基础3立体构成》

授课教师:江磊

班级2021级环境设计系1、2、3班

 

本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课程的学习中,从美学角度出发,运用立体造型元素,按照构成的规律和法则去组合出不同的立体造型,探讨更多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材料和空间的运用上展开广泛的探讨和研究。结课作业的主题为《中国精神》,旨在造型的过程中追寻传统的元素,用思想形式结合构成用点线面的元素来表现世间万物,所有的材料都具有肌理的美感,其运动变化都呈现某种相识的节奏与规律,表现出抽象的、对自然和认为的美感

以下作品是本课程部分学生作品。

1

作品名称:《涅槃重生

团队叶萌、陈晓雯

指导老师江磊

设计说明:此作品借鉴了日本的丝带教堂建筑的螺旋式阶梯寓意着凤凰冲破迷雾,一步一步飞上高峰,最终在高处涅槃重生!

材料:棉花、棉签、pt板、金箔、木棍、丝带球。

工艺制作:此作品借鉴了丝带教堂的旋转式楼梯,用白色pt板构建出旋转楼梯,用白色棉签来构造凤凰的造型,寓意着凤凰冲破迷雾,一步一步飞上高峰,最终在高处涅槃重生!

2

作品名称:《

团队张烨佳、傅巧玲

指导老师江磊

设计说明:以活字印刷为灵感,将江南文化和传统发明融入现代构成设计中

材料:高密板、东巴纸、永生文竹、墨水、橡皮刻章。

工艺制作:设计是民族的,然后是世界的,中国设计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结合,此次设计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主题是《章》,将传统文化中的刻章经过现代化的材料处理,柱体高密板的选材使得整体较为轻便,东巴纸是纳西族东巴祭司用来记录东巴经和绘制东巴画的一种专用纸,是一种十分珍稀的少数民族手工纸,将其覆盖于柱体表面,形成较强的纹理感和历史沧桑感,之后用文竹再次覆盖于东巴纸上突出纹理层次,最后将刻章粘上柱身并用墨水喷洒于表面。整体作品给人以浓厚的民族文化历史气息,充分表现了中华文化的其一历史特性。

 

3

团队陈颖、苏婷

指导老师江磊

设计说明本作品的主题是“中国抗战精神”,人类与疫疾的斗争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三千多年前的中国殷墟甲骨文中,就有了关于疫疾的记载。在这次疫情防控斗争中,广大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为抢救患者生命日夜拼搏。这种牺牲精神、奉献精神生动诠释了中国精神的内涵。首先纵观整个作品,银色大树与银色地面相互呼应,宛如浩瀚的银河,构成统一,铁丝缠绕形成参天大树的形状,寓意着蓬勃生机,表达了对战胜疫情的必胜决心。用铁丝拧成大树,锡纸跟文字组成历史长河,时间的齿轮正在转动,中华优秀文化之花熠熠生辉。

材料:主材料为大小不一铁丝构成树干、锡箔纸、口罩。

工艺制作:

作品运用形式美法则,点线面三者相结合,色彩多为银白色,统一与多样,树下的齿轮悄无声息地转动,色彩缤纷,与大体色彩形成鲜明对比,寓意着随着时间的流逝,甲骨文代表了中国文化深厚的底蕴,中国一定会运用中国文化与力量战胜疫情。树枝上精致错落的花朵材料为口罩,热烈绽放,象征着有着大爱精神的中国人民必将像盛开的花儿一样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4

作品名称:《.

团队王紫艳、陈星

指导老师江磊

设计说明:该作品利用具有现代感的肌理材料同江南古典园林相结合,是现代感和中国传统风格的碰撞。

材料:青花瓷绸缎剪切贴表面装饰竹子,圆球花泥挖空扇子装饰,竹简卷轴装饰,徽派建筑表面,云雾材料、薄铝片剪切贴表面。

工艺制作:中国从古到今之所以能一次又一次在斗争中胜利主要还是因为民族的团结人民的爱国热情,这次作品围绕着“团结”的主题,将中国传统传统美德团结形象的通过球体和球体包含的元素来体现。作品中主框架是外面的球体有着团员、团结的美好寓意,而这个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方方面面都常出现,所以这个球又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许多东西。球的外面是一块一块的铁片粘贴的球里面用到了南方园林的特征用色简单及黑白而球里的主题建筑物是徽派建筑,扇子可以作为山体,棉花作为山间云雾。球里和球外颜色上相呼应但在用才上又有一些对比。竹子在南方园林中也是比较常见的植物且竹子形态给人潇洒、浑厚、清雅质朴而且风骨照人。

5

作品名称:《星河滚烫

团队谢琳、施嘉欣

指导老师江磊

设计说明:沿着星河轨迹踏遍人间春秋。皎洁的月光,朦朦胧胧,月光如水,从天上直泻下来,婉如一道瀑布。

材料:铁丝、蝴蝶、羽毛、珍、木方块、褶皱纸、衍纸、毛线、绿纱。

工艺制作: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韵味丰富,从思想到形态有很多值得我们传承的地方。这次作品围绕着“中国传统”为主题,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以立体形象展现出来。用金色和银色铁丝,缠绕而成做出月亮的形状,上面粘上蝴蝶、羽毛和珍珠还有铁丝花加以装饰,“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用黑白红三种颜色搭配展示百家姓,用蓝色褶皱纸做出水花飞溅的效果,用衍纸和毛线做出秋冬季节的效果;用竹编编制而成,运用了线构成元素(线构成);呈现出我们所想表达的沿着星河轨迹踏遍人间春秋。

6

作品名称:《善尚无畏

团队王星涛、甯昕

指导老师江磊

设计说明:我们此次的作品名为“善尚无畏”,金刚智,善无畏,不空三藏,作品外框架以泉州开元寺为主体,开元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代表性古迹,是福建省内最大的佛教寺庙。作品外框架以泉州开元寺为主体,开元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代表性古迹,是福建省内最大的佛教寺庙。塔底刻上同样为中国文化的祥云图,并将塔巍峨耸立于浮云之上,而塔的瓦片则以“莲”为其形,为保护我国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传承。

材料:木板、方/圆木棍、铁夹子等。

工艺制作:在塔底刻上同样为中国文化的祥云图,并将塔巍峨耸立于浮云之上,而塔的瓦片则以“莲”为其形,为保护我国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传承,运用多种中华文化元素,“东垠黑风驾海水,海底卷上天中央”桑莲塔中以现代机器人坐镇,来守护曾经的东方第一大港。一阁见一郡,一塔守一方就是我们此次作品的寓意。

7

作品名称“白瓦笙笙”

团队成员:江嗣敏,张冰冰

设计说明:此次的作品名为“白瓦笙笙”,译“白”为月白,是因为夜空之上的月亮挥洒人间的白光,孤寂绝美,又不可或缺。而“瓦”则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蕴含着建筑的生活内涵。浮生只合屋前守,月白烟火是人家,此次作品利用瓦与月白相结合,形成独创的月白瓦,使得作品浸染着中国传统元素的同时又不乏现代韵律感,营造了“砖瓦片片落”缺又屹立在人间的意境之趣。

指导老师江磊

材料:所用材料主为0.3mm的雪弗板、白卡纸;其次为镭射纸、杂草粉、造水膏;造景点缀为超轻粘土、小竹棍、小石子。

工艺制作:作品的主体采用厚度为三毫米的雪弗板,易于切割且方便弯曲,形成立瓦的姿态,而主体上的窗棂设计是运用镭射纸结合卡纸贴合在建筑表面,营造现代感。大片景观绿化部分采用的是杂草草粉,比起草皮来说显得更加契合真实一点,而一小块水体的部分是采用造景膏进行涂抹的,底座是采用聚酯纤维板,这样能比用雪弗板为底进行水景制造更有肌理一些,其余的为景观艺术部分了,主要采用了三种材料进行创作,分别是镀锌细铁丝、竹棍和超轻粘土,运用形式美法则形成一些景观布置。

8  

作品名称:《山海》                                            

团队成员:陈喜匀、王璐

指导老师江磊

设计说明:作品围绕“祖国大好河山”的主题,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用立体形象淋漓极致表现出来。    

材料:雪弗板,卡纸,纸箱,拉菲草,棉花,超轻黏土,褶皱纸,铁丝,水粉颜料,塑料瓶,led灯。

工艺制作:作品的后面是高山,灵感来源于千里江山图,背后用纸板粘住,形成厚度,最后用热熔胶定型;右面珊瑚用白色褶皱纸,拿热熔胶用铁丝封边塑形,弯曲曲折捏成珊瑚波浪弯曲的形状;海浪用塑料瓶剪成片状,再拿打火机点燃形成浪花形状,最后用热熔胶固定。中间的山用的是蓝色卡纸带点白色卡纸,剪成小细条,弯曲而成,再用胶水固定住。山的下面中间铺满白色棉花代表海,装饰一点蓝色小泡沫球代表山石,山与海周围布满蓝色沙子(用蓝色颜料代替沙子),最后用铜丝灯点缀。

9

作品名称:《青绿画卷》

团队成员:杨仟胜 张圣彬

指导老师江磊

设计说明:以“千里江山图”为设计灵感,画面主体为折扇衬托下的镜山,总体色调为青绿色,周围以竹条环绕,上悬纸鹤,犹如一幅画卷徐徐展开。

材料:黄蔑薄竹条,画轴,蓝色织锦段布料,蓝黄渐变压褶镭射布料,镜面马赛克贴纸,超轻粘土,竹棍,雪弗板,白色卡纸。

工艺制作:在此作品中,不仅在背景折扇的部分运用了千里江山图的传统青绿色,还将这种青绿色扩散到了主体具有现代感的山体上。本次作品的元素有折扇、上悬纸鹤的竹条轨道、超轻粘土捏制的山体,外贴马赛克贴纸。

10

作品名称:《鳞灯》

团队成员:谢丽彬 柯玉琪

指导老师江磊

设计说明: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鲤鱼有着许多的寓意和象征,代表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灯饰以鲤鱼元素为切入口,利用纸杯叠成鲤鱼鳞片形状灯罩,正面折扇象征鲤鱼尾巴,整体富有中国元素,寓意鱼跃龙门。

材料:A3白色卡纸,纸杯,祥云贴图,LED灯串,白色KT板。

工艺制作:作品以鲤鱼元素为切入口,利用重复构成的手法将带有传统青花瓷元素的纸杯叠成鲤鱼鳞片形状的灯罩,其次正面用白色卡纸折成大小不同的折扇,作为鲤鱼的尾巴。且上面运用传统元素的祥云图案的贴纸来点缀纸扇,使整个作品更富有中华文化。整个作品的每一处都运用了点,线,面构成形式,正面的纸扇运用了面构成形式,后面的纸杯也充分运用的重复构成。在点亮led灯后,整个作品显得更加与众不同!

11

作品名称:青霭

团队成员:徐少枫,王瑶佳

指导老师江磊

设计说明: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千里江山图,将中国古代山水画与现代的铁丝工艺结合,产生视觉上的碰撞,加上棉花营造出一种云雾缭绕的感觉。

材料:雪弗板,水粉颜料,铁丝,棉花,干花,金粉,色粉,热熔胶。

工艺制作:作品的灵感来源于我国的《千里江山图》,是我国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作品中的山是用雪弗板绘制出山的起伏然后进行切割。再用主色为青、蓝的颜料作为山的主色调。再将铁丝拧成山的样子,放置于以“面“为主的山前,将中国古代山水画与现代铁丝工艺结合,产生视觉上的碰撞,使作品有种线面结合的感觉。再用棉花来装饰、营造出云雾缭绕在山间的感觉。最后在棉花上撒上色粉,令其与山的色调更为相融,最后我们在铁丝侧边缠绕了些许干花来作为点缀。

12

作品名称:《宫墙柳》

团队成员 陈晓彤 陈雨婕

指导老师 :江磊

设计说明: 作品取自《钗头凤》,以错落的竹环、燕尾脊与传统纹样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一种靡丽而萧瑟的美感

材料:烫金笔 颜料 木条 泡沫板  超轻粘土   树叶   书法纸  暖光灯   棉线  铁丝  网纱 胶枪。

工艺制作:作品运用点线面结合的构成方式,造型灵感来源屋脊兽、竖琴,运用木条、泡沫板、落叶等元素材料,主色调为顺圣,营造出萧瑟之感

13

作品名称:于九天》

成员团队:陈珠琴 汤馨怡

指导老师:江磊

设计说明:以凤凰到脸谱的演变为主,营造出浪漫幸福的氛围,用线构成的凤凰加点构成的花朵再加块构成的楼梯使这个画面更加丰富。

材料:kt板,木棍,超轻黏土,棉花,铁丝,卡纸,酒精胶,泡沫板,眼影粉。

工艺制作:作品以凤凰到脸谱的演变为设计灵感,采取脸谱剪纸,凤凰等中国元素, 通过使用粘土和 KT板,将平面的物体制作成富有流动感的综合立体构成作品。

14

作品名称:《青山不墨千秋画》

团队成员:吴晓枫 王闽凤

指导老师江磊

设计说明:该作品灵感来源于千里江山图,以传统画作,字、画相结合的方式勾勒诠释出美丽的江山画卷。

材料:宣纸,灯带,铁丝,麻绳,硬黑卡纸,褶皱布料,丝绸面料。

工艺制作:作品中上半部分运用面元素,以卡纸做底,轻纱为面,厚绢为底,层层叠叠之中流畅的线条勾勒出青山之秀丽。下半部分搭配上独特韵律节奏,以麻线垂挂着灯,灯面为手写的书法,为这个作品奠定了基调。灯具错落分布使其产生节奏与韵律的形式美感。我们中华名族传统元素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其令人难忘的外表特征而独具风采。将中国元素和现代思维相融合是我们最具有特色的资本。“青山不墨千秋画”任是无需笔墨,青山可流传千年;加上笔墨点缀后的青山表现出独特的秀丽壮美。

15

作品名称:山水之间

团队成员:陈杨杨   杨铭铭

指导老师:江磊

设计说明:运用山水为主题,衍生出竹筏于水上的意境整体给人一种空谷清幽之感

材料:石塑粘土、颜料、竹条、亮光油、荷叶边布料 毛笔 胶枪。

工艺制作:作品以山水国画及四君子为设计灵感,提取山水、竹子等元素,采用石塑粘土、竹条、荷叶边布料等材料制作成点线面综合构成。

16

作品名称《故人亭》

团队成员:米玺泉 洪宇政

指导老师:江磊

设计说明:本作品由天坛演变而来,亭中放置江南纸雕,加以灯光渲染,以契合主题,底部微型沙盘用于塑造地形,和主体建筑相辅相成。

材料:黏土、地形颗粒、草粉、青苔颗粒、砖粉、小摆件、短木条、木棍、纸雕刻、LED灯、热熔胶、酒精胶、木工胶、白乳胶。

工艺制作:作品中的建筑引用天坛祈年殿旋转上升的架构来展现作品的结构美。作品的一条一列、一面一处充满点、线、面的构成形式,清晰分明的木质结构加上韵律十足的黏土地形,将整个作品的动与静的基调协调融合,加上浓厚的草粉塑成的翠绿色调,端庄而不失活力。纸质雕刻作为贯穿整个建筑的主轴,与自然的环境不同,它雕刻的内容给作品带来了浓厚的人文气息,整个作品毫无人的形象构成,但在这个自然风光中却处处都能看到人的影子,这寓意着人与自然融合共生、缺一不可,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愿望体现。

17

作品名称:《步忆江南》

团队成员:刘秋婷、黄思盈

指导老师:江磊

设计说明:设计理念来源于江南水乡,烟雨,船只,拥有一种朦胧感,采用中国传统的剪纸,整体结构清晰

材料:黑卡纸 欧根纱 铁丝 PVC板 黑色颜料。

工艺制作:本作品主体色调为冷色调,材料采用了镭射纸与欧根纱,整体有一种简约的美感。

18

作品名称:《青白灰映》

团队成员:沈欣妍 陈诗妍

指导老师:江磊

设计说明:该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徽派建筑,用现代材料诠释传统,使青瓦白墙跃然于锡纸包裹的白板之上。

材料:雪弗板,锡纸,镭射银纸,棉线,镜子,透明珠子。

工艺制作:作品以徽派建筑的马头墙为设计灵感,提取马头墙的形态元素作为主体,用PVC板和黑色马克笔进行绘制再设计,结合锡纸、镭射银纸等现代材料的使用,提现优秀文化融合,文明的进步精神。

19

作品名称:20“”9

团队成员:林真如、蒋光亚

指导老师:江磊

设计说明作品灵感来源于疫情,古代的传统角纹和现代疫情相交融,同时暗示对疫情结束的祈求和期待。

20

作品名称《胧琴》

团队成员林嘉怡,林燕

指导老师江磊

设计说明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祥云纹案,将传统琴身改造成祥云样式,以东方红蓝撞色为主,外围的纱营造朦胧感,整个作品极具东方特色。

图书馆负一楼作品展览

展览海报

学校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首占新区育环路28号

邮编:350202 艺术学院联系电话:0591--28980971、28982330

版权所有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闽ICP备110146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