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学院:创商科新知,育商科精英

国际商学院,作为学校办学历史最为悠久、最具发展优势的二级学院,致力于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通晓国际商务规则,拥有专业实践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新商科应用型人才,逐步发展为学校最具办学特色的硕士点培育单位。学院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物流管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子商务(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国际商务等6个本科专业,在校生2600余人。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国际化程度高。全院共有教职工129人,其中专任教师116,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占46%,博士学历教师占38%,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6人。教师获省、市级高层次人才称号 30 余人,全国一级学会和省级学会常务理事、理事 20 余人。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及全英文授课能力的教师占43%。学院内有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讲座教授10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省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入选者5人,省级课程思政名师1人,省级青年教学名师1人;此外,还有9人获聘为中国贸促会调解员,4人担任福建省创业导师,并有多人担任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评委。

学院是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商务部国际贸易学会自贸区港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教育部电子商务专业虚拟教研室基地、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经贸摩擦预警点设置单位、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福建省对外经济贸易学会副会长单位、福建省跨境电商职教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福建省应用型财经类专业教学联盟工商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

学院响应学校“科研强校”发展战略,不断强化有组织的科研,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产出高水平成果。先后获批部省级以上(含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科学研究立项100余项,横向课题200余项;教师在CSSCI、SSCI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含教材)30余部。教师获得省级以上科研论文奖、省级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教学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20余项。

学院注重教研科研平台的培育和建设,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教育部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实验项目1项、国际商务省级一流应用型学科1个、省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应用经济学省级应用型学科1个、省级示范性应用型专业群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改试点专业3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践教学基地2个、省级一流课程18门、省级教学团队2个、福州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

学院以“新商科”建设为核心,基于福建多区叠加的战略优势,致力于培养服务区域战略发展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以“聚焦专业融合”“聚焦产业协同”“聚焦国际化培养”为三大抓手,构建了“学科交叉融合、产教深度协同、人才创新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着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对日/对法语区)创新班、数字商务菁英班等创新人才实验班,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设立全英文教学班。同时,积极推进产教融合,与省内龙头企业、省市行业协会等共建跨境电商产业学院、数字流通产业学院,设置跨境数字物流、低空物流、数智营销、数字新零售、跨境电商运营等人才专项产业班。学院与60余家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承担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余项。

学院坚定不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构建“学在国商”一体多翼的三全育人体系,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专业素养和团队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助力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学生曾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国赛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4项;在“挑战杯”“三创赛”“学创杯”、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等各类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200余项。




学校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首占新区育环路28号

版权所有©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闽ICP备11014646号

邮编:35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