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艺术与设计学院网站!

学院动态

汗水浇灌收获,实干笃定前行丨艺术与设计学院

2019年大盘点


作者: 时间:2020-07-16 点击数:

冬日的暖阳里,穿行城市人流中,漫步田野土道上,阳光带来的温度,即是幸福。

渐暖的时光,我们坐在冰心公园旁,看着小树发芽,水露欲滴。

没有来日方长,只有时光匆匆!我们珍惜当下的一分一秒,只愿不把遗憾留给明天的自己!回望2019,我们围绕高质量发展,踏实前行;盘点2019,我们总结每一点收获,不负期许。

-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推进-

学院以教学为中心,对标学校发展要求,注重内涵发展,强化日常教学管理,加快教学质量改进循环机制建设。针对艺术与设计类专业成果导向的特点,以“师徒制+工坊”模式切入,以点带面,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推进。

1.高云副教授主持的《福建省畲族服饰制作工艺活态保护研究》获批为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相关项目《福建畲族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发展研究》获批为2019年全国人文社会科学课题一般课题。


2.陈国祥教授主持的《现代师徒制视域下艺术类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范式探索与研究》获批为2019年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重大教改项目;官平副教授主持的《基于福建文化产业集群视角下动画专业创新改革研究》被确定为省级一般教改项目。

3.林晓捷高级工程师主持的《文物保护利用的福建实践与思考》、石敏博士主持的《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研究》获批2019年度省社科规划应用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

4.邱凤梓副教授主持的“(服装织品)时尚智能3D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荣获2019年福建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培育立项。

5.《纪录片创作》课程获批2019年省级精品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培育项目。

-师资队伍建设日趋完善-

学院以学校人才强校战略为引领,努力推进高端人才集聚与培养,科学规划,多措并举,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着力构建师德师风长效机制,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师资队伍建设日趋完善

1.坚持“量质并举、按需引进”原则,从名校、海外大力吸纳人才,年内引进与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近10人,1人入选“闽江学者奖励计划”,2人已先行确认入选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ABC类)计划。

2.通过学科引领、团队带动,加大对青年学术骨干和后备学科人才的培育力度,选派、支持9名青年教师赴韩国、菲律宾、台湾地区进修读博,增强学院高质量发展内在动力和保障。

3.“走出去,请进来”,加快建设高规格兼职教师队伍,引进、敦聘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杨子、台湾VR艺术家黄心健、台湾亚洲大学游明龙、美国普渡大学终身教授张利、法国织品艺术家Aurore Thibout等业界大师和专业教授来校讲学,担任客座教授,增强行业发展趋势与学科专业建设的结合。

4.实施青年导师制度,帮助、扶持青年教师加快成长,青年教师倪秉栩、欧文婷经历及作品被《中国女性艺术》收录;青年教师陈思、郑芳芳、米汉林等创作的作品被文化和旅游部、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福建省书法家协会等主办的各类重量级展览收藏;何璐、林莉娅等已逐步成长为相关专业评审/评委专家。

-人才培养成效逐步显现-

学院结合艺术学科特点,围绕“以赛促学、以展促学”思路,师生共同参与,强化专业能力素养培养。2019年师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比赛共获省级(一等奖)及以上奖项84项,其中国家级(含国际)19项,省级(一等奖)65项,获奖师生280余人次。

1.在由教育部、中央统战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团中央等共同主办的国内最高规格、最具权威、最有影响的“双创”顶级盛会--“建行杯”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我院《葡萄浏览器》项目摘得银奖,系学院连续第二届在此赛事获得银奖。

2.在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广告教育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获得三等奖、优秀奖多项,在2018年的基础上,保持着在此赛事的竞争潜力。

3.首次开展毕业设计成果校外联展,将学生专业学习成果呈现在大众面前,接受社会的检阅与评价。活动及学生作品得到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福州市人大书画院、福州市美术家协会等名家大师和校企合作单位代表的赞扬与肯定。

4.学生创作作品逐步得到行业及社会认可,学生林雅香等创作的作品被《大艺网》等选登;王伟、陈华淋等专利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备案;黄静、杨淑清作品被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收录,将由“万国邮政联盟”面向全球发行生肖纪念邮票、明信片、生肖日历。


-国际化办学扎实前行-

在高等教育发展国际化的新趋势下,学院乘势而为,以国际化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目标,坚持“重点发力”,积极利用国际资源来发展本院专业教育,努力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学院、教师、学生”的“横纵结合”“三位一体”的国际化办学格局,打造“传播中国时尚美学”的专业竞争力。

1.遴选12组作品参加素有设计界“奥斯卡奖”之称的德国红点奖(Red dot)大赛,其中4组作品获得荣誉,实现我院国际设计奖项的历史性突破。

2.制定国际艺术设计类竞赛工作实施方案,多方激励教职工积极参赛,服装与服饰设计系教师石展荣在2018年获得由法国杂志《Marie Claire》举办的婚纱设计大赛亚军,2019年受邀参加西班牙Pronovias年度婚纱大秀。

3.加强专业国际性交流,扎实推动教职员工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引导教师学习和吸取新知识,了解和接触最新学术动态和实验设备。6篇论文被HCII 2019、ICKII2019、CEA-ME2019等国际学术研讨会接受与刊登;选送20余篇参加KEER2020会议研讨。

4.力邀法国、日本、新加坡、韩国、台湾地区等海内外专家教授和知名高校师生来校,以“学术论坛+讲座引导+专业实践”的形式,与学院师生共同组队参加国际时尚设计织品工坊、“AI·感性·设计”国际设计营、两岸设计营、海峡青年节等主题工作坊,以多元思维培养专业发展可能性和解决方案。

-协同育人环境持续优化-

学院通过“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校+企”“在校生+校友”等多种手段,持续优化协同育人环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1.打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如德国红点奖获奖作品中的《和平》《善道》和2019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社科类)项目《红色文化进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索与研究》等,均是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

















2.继续推动班导师工作制度,协同辅导员,将教育管理融入专业学习,以更加生活化、人文化的形式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推动合力育人。


3.围绕“一系一产业”思路,以中国时尚美学教育基地首善文苑为平台,深化与在地企业合作,引入企业项目,通过“师徒制”工坊,服务地方产业升级发展,产学共同深化合作育人。

4.积极落实“杰出校友培育工程”,依托学院校友分会,开展校友寻访活动,召开校友返校座谈会,设立“艺路人校友讲堂”,通过优秀校友的示范引领作用,增强在校生的学习自信、成长勇气,坚定其奋斗意志。

-学院社会影响日益扩大-

随着学院各项工作的扎实开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化,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成效得到人民网、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海峡卫视)等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







时间太瘦,悄悄地从指缝间溜走。再见了,2019年!不去追逐,永远不会拥有;不往前走,永远原地停留!你好,2020年!未来一年,我们带着更高的理想继续出发!






图文来源:学院办公室




学校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首占新区育环路28号

邮编:350202 艺术学院联系电话:0591--28980971、28982330

版权所有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闽ICP备110146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