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友风采 >> 正文

福外校友丨林弼渠:从国贸到法学博士,一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跨学科攀登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9-09 [来源]: [浏览次数]:


图片

林弼渠,男,国际商学院2016届国际经济与贸易(对法创新班)专业校友。现为福建教育学院文科研修部(马克思主义研修部)政治教研室副主任、讲师,法学博士。

本科期间,曾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获“优秀毕业生”“优秀共青团员”“校长嘉奖令”等荣誉。在硕博阶段,多次获得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及“宝琛创新奖学金”等奖励。目前兼任福建省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理事、福建省青少年研究会会员。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级课题5项,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要负责福建省中小学思政类学科骨干教师及班主任的省级培训工作。

1

力学笃行,感恩思源

林弼渠始终秉持“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的信念。本科阶段,他专注专业学习,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同学、协助老师,不断提升综合素养。“秋水蒹葭,不忘师恩”。回首大学时光,他深深感恩母校的培养、师长的教诲和同窗的支持。大二暑假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的才溪乡实践调研,成为他学术与信仰之路的重要起点。马克思主义如同一粒种子,在那段经历中悄然萌芽,激励他持续追寻真理、静待花开。

2

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对林弼渠而言,求学如航向无涯的海洋,唯有不懈探索,方能不断向前。从本科到博士,他始终践行母校“融会中外,经世致用”的校训,步履坚定。

2018年,林弼渠被选派至海外高校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学习,系统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入中国的历史意义。他注重将国际理论视野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跨文化比较中不断深化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进一步坚定了自身的学术研究方向。与此同时,他积极推动理论走向实践与课堂,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育人资源,获得广泛认可。他始终心系乡土,多次深入乡村开展调研,行走田埂、倾听民声,致力于以理论回应现实问题,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教育、文化发展与组织建设。

图片

3

知行合一,躬身实践

硕博期间,林弼渠始终秉持着这样一种信念:学术的价值不仅在于个人探索,更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与教育发展的现实力量。他深刻认识到,国家发展的根基在基层,而基层建设离不开科学的思想引领与理论支持。作为一名青年学者,他在硕博阶段多次深入乡村开展实地调研,持续关注基层现实。他用脚步丈量乡土中国,以真心感知乡村脉搏。他的调研不止于走访与观察,更凝结了对乡村发展问题的深入思考与系统剖析。通过与基层干部、村民群众的面对面交流,他真切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发展困境与未来愿景,并围绕乡村教育、基础设施、文化传承等关键议题,不断探索如何以自身专业能力助力乡村振兴。

图片

4

砥砺前行,不忘初心

林弼渠自2023年加入福建教育学院以来,始终扎根教苑、践行使命。该院作为福建省基础教育教师与校长专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为他提供了将学术理想转化为实践行动的平台。他深度参与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这一学院主责主业,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高度的工作热情,已全程参与20余次省级、近10次国家级教师培训项目的组织、管理与教学。在培训过程中,他注重将一线教学需求、学员反馈与个人研究相结合,推动教研成果有效转化,形成一批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科研产出。

因专业能力突出、培训成效显著,尤其在思政教育领域的深入积累,林弼渠于2024年担任政治教研室副主任。这不仅是对其学术水平的认可,更是对其组织与服务能力的肯定。在新岗位上,他积极协助主任推进课程优化、培训设计、青年教师培养及日常管理等工作,践行“研训一体”理念,努力贯通理论研究、政策解读与教学实践,持续推动教研室工作与学院发展战略同频共振,为福建省基础教育改革贡献智慧与力量。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林弼渠坦言,在学术道路上也曾历经迷茫与挫折,但正是在不断地摸索之中,他一步步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逐渐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他始终坚信: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他的成长轨迹,生动体现了一条从“学理探索”到“躬身实践”,再到“教研相长、管理服务”的全面发展之路。如今,他正以实际行动,朝着成为一名“对国家与人民有贡献的教育工作者”的目标稳步前行。

图片

来源|国际商学院

责编|董美玲

审核|潘师和(师)

终审|陈宏伟(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