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外“星乡村”师生赴青山“赶考”,以扎根实干答农民考题

作者: 时间:2025-09-19 点击数:

福外“星乡村”师生赴青山“赶考”,以扎根实干答农民考题

近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乡村振兴学院“星乡村”产业学院280名师生奔赴长乐区古槐镇青山村,以一场沉浸式的校外教学开启新学期第一课。执行校长黄建平参加青山贡果丰收季开幕式,乡村振兴学院院长李为指导教学过程。这场以“青山贡果·镜绘乡情”为主题的校外教学,不仅是产教融合的生动课堂,更是一次将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的青春宣言。

1ADA25

知行合一 

八大主题实践激活乡土课堂 

课程围绕青山龙眼产业与非遗文化展开,设计了“短视频创作”“电商直播”“古厝写生”等8大主题。特聘讲解员郑勇同志,详细讲述了青山龙眼作为宋代贡品的历史渊源,同学们认真记录每一个细节。在贡果园,学生们跟随村民学习龙眼矮化技艺,感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智慧;在古榕广场,宋代大儒黄勉斋的故事让学子们体味“耕读传家”的儒风底蕴。

A2810

青山贡果·镜绘乡情教学讲解

下午的电商直播实操课将实践推向高潮。在专业直播间里,学生们分组进行龙眼带货直播。青山龙眼采自百年古树,每一滴都是大自然的馈赠!"电商直播实操的同学们面对镜头侃侃而谈,把直播间推向了高潮。同学们的首场直播秀惊喜连连,热血澎拜。

1B9707

学生进行龙眼带货直播

摄影组穿梭在各个课程实操场景环节,用镜头捕捉古厝砖瓦与龙眼交映的乡愁。“从课本到田坎,我们真正触摸到了乡村振兴的脉搏!”同学们感慨道。

74CDA

电商直播课程实战场景

留学生小队思考着多语言录制青山龙眼的文旅推广视频,让贡果文化“飞”向世界。留学生们感言:“青山村的龙眼甜,中国乡村振兴的故事更甜!”

A14C4

短视频里的留学生多语种贡果故事

教学相长 

产业学院的“破壁”育人实践

作为乡村振兴产业学院的先行实践者,“星乡村”产业学院打破传统课堂边界,以“三支一扶”课程为核心,构建“专业+产业+创业”三维体系。本次校外实地教学课堂,将龙眼产业链的痛点转化为课堂案例;带队导师全程指导,确保“每个场景都是教室,每位村民都是老师”。

1D89F

评奖仪式总结会

实践尾声,在青山村游客中心举行了隆重的评奖仪式。“最佳展板设计奖”作品《土龙镇宅福绵延》以传统黄龙融合现代设计,诠释文化传承的创新表达。总结会上,同学们踊跃分享实践感悟,纷纷表示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乡村振兴实践中。

中央金龙“最佳展架设计奖”

初心如磐

乡土情怀与青年使命的双向奔赴

此次校外实地教学活动,生动地体现了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在乡村振兴与产教融合方面的育人理念。学院将朱子文化中的“切己体察”融入教学,要求学子们既做乡村发展的“智囊团”,更当躬身实践的“新农人”。未来,“星乡村”产业学院将与青山村共建龙眼产业数字化平台,开发研学旅游线路,让更多青年在乡土服务中实现人生价值。

1A5236

“星乡村”产业学院青山村校外教学

从实地教学到田间实操,从电商直播间到古厝写生点,这场实践课用最鲜活的教材证明:乡村振兴不是口号,而是青春与土地的化学反应。当外语外贸学子的国际视野遇上乡土中国的深厚底蕴,“星乡村”、正点亮一条产教融合、教学相长的育人新路——在这里,每一颗龙眼都连着产业,每一寸土地都是课堂,每一次实践都在书写振兴的未来。

1C05E5


学校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首占新区育环路28号 邮编:350202 版权所有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闽ICP备11014646号

联系电话:0591-27561000(综合秘书事务室) 邮箱:xczxedu@126.com综合秘书事务室

传真:27561999;0591-83560666 83596666(招就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