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看看』龙眼林间的思政课:在青山村,福外学子让思政教育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近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组织师生赴青山村开展“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主题思政实践活动。师生以画笔为犁,以镜头为窗,将专业课堂搬到龙眼林间,把创作现场植入振兴一线,在服务乡村中淬炼信仰,实现美育浸润乡土、思政扎根大地的育人新范式。
田间课堂:感悟劳动价值
活动初始,青山村党支部书记热情迎接艺术与设计学院师生,并带领大家参观龙眼种植园。他详细介绍了龙眼的种植历史、栽培技术和产业发展现状,让师生们对这片土地上的农业生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师生们纷纷走进田间,参与到龙眼采摘的劳动中。在炎炎烈日下,大家深刻体会到了农业生产的艰辛,也更加明白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每一颗饱满的龙眼,都凝聚着劳动者的汗水,也成为师生心中最鲜活的“劳动教材”。
通过这场沉浸式劳动实践,学生们不仅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深刻内涵,更懂得了劳动是连接知识与实践的桥梁,是乡村振兴最坚实的根基。
艺术笔触:描绘乡村振兴
依托艺术类专业优势,学院将“艺术创作”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组织学生开展实地写生和摄影创作活动,参加青山村举办的“贡果·绘影”写生大赛和“贡果·映像”短视频创作大赛。
在青山村的田间小路、古厝院落、龙眼林间,学生们支起画板、举起相机,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镜头,捕捉乡村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有的聚焦龙眼园丰收的热闹场景,用明快色彩勾勒劳动的喜悦;有的描绘古厝与现代民居的和谐共存,展现乡村建设的新貌;有的记录村民脸上淳朴的笑容,传递乡土生活的温情。

无论是镜头下的动态美景,还是画板上的静态佳作,都是学子专业能力的生动展现,更成了宣传青山村的“活名片”。它们留住了乡村的原生态风貌,又展现了乡村振兴的新变化、新活力,让更多人透过艺术看见青山村的潜力与魅力,为乡村文旅发展、品牌建设注入艺术动能,用镜头与丹青为乡村振兴“塑形”!
01“贡果·绘影”写生大赛
一等奖《青山隐隐,龙眼盈盈》作者:邱晓悦
二等奖《丰收纪》作者:郭紫煜
三等奖《福见青山》 作者:游钰荣
三等奖《青山贡果,秋实丰登》作者:陈晶汤丽霞
最佳构图奖《龙眼熟时》作者:苏欣妍
最佳创意奖《丰收的果实》作者:郭润琦
电商助力:探索振兴新径
为进一步拓宽乡村振兴路径,本次实践特别设置了电商直播环节。师生团队搭建起临时直播间,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青山龙眼”线上推广和销售活动。
在直播中,师生们运用专业知识,生动地介绍龙眼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产品展示和互动交流,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这场直播不仅提升了青山龙眼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探索出了一条“艺术+电商”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思政铸魂:担当时代使命
此次实践是一堂生动深刻的“大思政课”。学生们在劳动中锤炼品格,在创作中提升专业,在服务中彰显价值,真正实现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大家纷纷表示,要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未来,学校将继续推动实践育人模式创新,搭建更多校地合作平台,引领青年学子深入基层、服务社会,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智慧与力量,让乡村在塑形与铸魂中实现真正的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