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学院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立德树人固根本,守正创新促发展“审核评估学院巡礼”系列专题


一、学院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17年4月正式成立,是全省民办高校第一家、全国民办高校第二家马克思主义学院。


2004年,学校成立马列主义教研室,负责全校思政课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经过不断的发展,2015年,马列主义教研室独立设置成为马列主义教学部。目前,学院下设德法与纲要教研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形策教研室等三个教研室。学院始终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理论武装,强化思想引领,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并致力于增强思政课的教学实效。


二、创建学院品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院始终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入浅出讲道理,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学院坚持塑造“立德树人,与善同行”的学院品牌,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我校的“善心、善言、善行”的教育理念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激发我校广大师生的道德自觉,培育向善人性品格,培养“善于思考、善于沟通、善于实践”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是开设“三善”类思政公选课,系统讲授“三善”教育理念的深刻内涵,并在6门思政课主干课程中融入“三善”的相关内容。二是有计划安排专题讲座(讲坛),开展有针对性的“三善+”系列专题讲座活动。三是依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以及思政课实践教学、“三善”俱乐部、师生党员志愿服务、大学生寒暑假主题社会实践等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立德树人、与善同行”系列活动。

“立德树人、与善同行”系列活动

  三、筑牢党建引领之基彰显战斗堡垒作用

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镌刻于心、践之于行,并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化党建工作与学院的教学、科研深度融合。学院深入打造“党建引领、与善同行”党建品牌,持续开展与善同行志愿服务活动,将善心、善言、善行播撒在祖国大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获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两度被评为校级优秀基层党组织。


四、强化改革创新打造高水平思政“金课”

为了更有效地提升思政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学院坚持改革创新,按照“八个相统一”要求,实施“一精二活三结合”的“123”教学模式改革,努力打造让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思政“金课”。“一精”就是在教学内容上精讲管用,把每一章节的重点难点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二活”就是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三结合”就是精讲与导学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通过改革创新,切实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与吸引力。

学院获批教育部国情教育线上精品课程1项,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2项,思政类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
1项,省级大中小思政课“金课”3项,省级“三个百堂”思政课精品课2项,省级教改项目2项。学生社会实践作品3次入选团中央“千校千项”项目,2024年“行走的思政课——探寻《〈福州古厝〉序》中的‘赤’诚爱国主义”作品获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三等奖。


                                荣获省级大中小思政课“金课”

荣获民主党派精品课程一等奖

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本科组三等奖

五、推动成果转化教学与科研协同进步

学院坚持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反哺教学,围绕“一个中心、三个团队、五个着力点”开展科学研究,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和获得感。同时,学院依托“民办高校党建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团队、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团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团队等科研团队,努力提升教师科研水平。近5年来,学院教师获批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5项,在《东南学术》《福建论坛》《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达100余篇,并出版了《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前沿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读本》《多媒体时代高校的思政教育研究》等多部专著。

六、坚持“六要”标准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

学院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一是强化梯队建设。学院已形成一支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高层次人才为引领、优秀青年教师为梯队的师资队伍,该队伍年龄、学历及职称结构较为合理,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稳步提升。二是加强培养培训。学院构建了国外研修、国内培训和校内卓越教师培养“三结合”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体系,学院三分之二以上的教师参加了各级和各类思政课教师研修班培训。三是健全激励机制。学校在职称评聘政策和指标下达方面给予思政课教师适当倾斜,实施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科研型分类管理,充分调动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思政课教师研修班培训

七、奉献智慧与力量展现社会服务工作成效

学院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发展的实际力量。学院通过理论宣讲、理论培训、学术讲座、研讨会、建言献策等方式,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学院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企业、农村、社区等基层一线,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组织长乐区村(社区)“两委”干部培训

                            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企业、农村、社区等基层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