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由福建省高校外语课程思政联盟、华侨大学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主办的“理解·传播·融通——福建省高等外语教育‘三进’工作实践教育建设暨外语课程思政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华侨大学庄为烜报告厅隆重举行。此次研讨会汇聚了来自福建省各高校的外语教育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共同探讨高等外语教育的前沿问题与发展路径。我校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杨俊惠教授受邀参会并作大会主旨报告,院长助理黄丽萍副教授带领各系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盛会,积极与同行交流经验,汲取先进理念。
会议伊始,华侨大学校长吴剑平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强调了当前世界变局下教育界的责任,指出此次研讨会聚焦“三进”工作实践与外语课程思政创新,展现了新时代外语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闽南师范大学校长张龙海作为福建省高校外语课程思政联盟理事长单位代表,详细介绍了联盟自成立以来在教师培养、课程建设、教学体系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他从“理解、传播、融通”三个方面阐述了联盟未来的发展愿景。
外研社副总编辑常小玲对外研社在外语教育方面的支持和贡献进行了介绍。她指出,本次研讨会聚焦实践教育,呼应了“三进”工作培养国际传播实战人才的根本目标,是全面落实教育强国建设实践育人目标的重要举措。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教授在报告中强调,外语教育应培养具备全球视野、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他指出,外语教学要助力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文化,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并提出以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推进“三进”工作和课程思政建设。此外,他还为一线教师讲授“理解当代中国”课程提供了具体指导建议。
在大会主旨报告环节,我校外国语学院杨俊惠教授分享了学校在外语课程思政与国际传播融合方面的探索历程与实践成果,其中备受瞩目的,是“五圆同心、五系同构”的福外模式。自2021年6月,我校被中宣部确定为福建省首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三进”试点院校以来,始终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通过“六级联动”画好协同推进同心圆,逐层构建一体化组织育人体系;以“三力四堂”画好课程建设同心圆,分类构建立体化课堂教学体系;凭借“三个强化”画好教书育人同心圆,重点打造专业化师资培养体系;借助“三个引领”画好共建共享同心圆,着力打造优质化资源保障体系;依靠“三个健全”画好质量监控同心圆,精准完善标准化教学评价体系,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福外模式”。杨俊惠教授的实践经验分享,为与会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宝贵借鉴,受到广泛关注。
此外,来自北京的国际传播专家,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侨大学的高校专家以及来自福建省国际传播中心和泉州申报世界遗产项目组等国际传播机构的实务专家也纷纷作了大会主旨报告,为与会者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盛宴。会议期间,我校多位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各项研讨活动,与同行们深入交流,汲取先进经验,拓宽教育视野,对“三进”工作在实践教育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此次参会不仅展示了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在外语教育领域的积极探索与成果,也为我校进一步推进“三进”工作、提升外语课程思政和国际传播水平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未来,我校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的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持续努力,让外语教育成为培养时代新人的“大熔炉”,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的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