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评促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知识要点第六期(专家篇) 一、新一轮审核评估如何进行专家队伍建设? 专家队伍水平直接决定评估质量。专家队伍建设由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总体规划,制订专家管理办法,建设全国统一、开放共享、动态管理、“精准画像”的专家库。 专家推荐原则上每5年一轮,聘期5年,每年增补一次。专家推荐主要由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包括部省合建高校)、教育行政部门、行业部门(协会、学会等)、科研院所、军委训练管理部院校局等单位负责。 专家培训由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统一负责,统筹规划,与地方教育评估机构协同组织开展。专家培训分为入库培训、岗前培训和提升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等多种形式,提升专家的评估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专家入库培训合格方能获得专家资格。聘期内,第一次参加院校评估的专家一般须参加岗前培训。原则上,专家每年须参加一定学时在线培训,未按时完成的暂停专家资质,连续两年未完成的,取消专家资质。专家评价依托评估管理信息系统,采取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方式,对专家工作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库内专家实施进退管理和动态调整,及时淘汰能力不足、专业性不强以及存在师德师风问题和违反评估纪律的专家。评价结果连续2次被认定为“优秀”的专家,优先作为培训讲课专家、专家副组长、组长等“骨干专家”的后备人选。 二、专家组是如何组建的? 新一轮审核部估专家组统一从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库中产生,人数为15-21人。原则上,外省(区、市)专家人数不少于评估专家组人数的三分之二、专家组组长由外省(区、市)专家担任。 从数量上看:新一轮审核评估专家组呈现“一多一少”的特点。“一多”指线上评佔专家组人数多,包括评估专家15-21人(其中组长1人、视需要配备副组长1人)项目管理员1人、秘书1-2人。“一少”指在做全做深线上评估的基础上,入校评估专家组人数少,从线上评估专家中确定5-9位入校评估专家,原则上应包括专家组组长及副组长、有较多存疑问题的专家,同时适当考虑入校评估任务和学校学科专业布局需要。 从结构上看:新一轮审核评估专家组呈现“多元全面”的特点“多元全面”指评估专家覆盖高校党建、思政、行政管理、教学管理、主干专业、体美劳领域及行业企业专家,还专门为第一类参评学校配置国(境)外专家、青年教师专家、学生观察员,实现多元视的评估,增强评估专家组对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状况全面考察、联合“会诊”的力量。 三、专家如何开展评审工作? 新一轮审核评估专家采取审阅材料、线上访谈、随机暗访等方式进行线上评估,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提出需要入校深入考察的存疑问题,形成专家个人线上评估意见。专家组组长根据线上评估情况,确定5-9位入校评估专家,在2-4天内重点考察线上评估提出的存疑问题。综合线上评估和入校评估总体情况,制定问题清单,形成写实性《审核评估报告》。 四、审核评估专家常用的考察方法有哪些? 深度访谈、听课看课、校内外走访考察、文案审阅、问题诊断、沟通交流。 五、专家如何做全做深线上评估? 线上评估注重评估的全面性和深入性,要求做全做深,做出入校评估基础。做全:就是要求15-21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在全面审读“1+3+3”报告等评估材料的基础上,对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全貌”进行全方位审核,全面查找学校本科教育教学的亮点和问题,提出需要入校深入考察的存疑问题,形成专家个人线上评估意见。做深:就是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入挖掘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国家数据平台数据信息等常态资源,通过深入开展线上访谈、听课看课、随机实地暗访及补充材料调阅等考察活动,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创根问底,确保挖掘的问题切中要害、体现深度。 六、专家如何做准做实入校评估? 入校评估注重突出重点,不要求全面考察、面面俱到,而是对线上评估问题的印证。 做准:专家组紧扣“两类四种”评估的不同侧重点,以线上评估“问题清单”为主线,组织入校评估专家拟定个性化人校考察方案。专家按照入校考察方案要求,选取恰当适宜的方法技术,精准开展评估考察活动,对线上评估专家意见进行复核印证,找准问题症结,下准评估结论。 做实:专家组通过深入考察,了解掌握学校真情实况,专家组组长组织专家综合线上评估和人校评估总体情况,制定问题清单,形成写实性《专家组审核评估报告》。突出评估诊断、把脉作用,要求每位专家当好学校的“医生”和“教练”,做好体检和指导,对症下药,开出实用“良方”,帮助学校切实提高质量、提高水平。 七、专家组如何形成线上评估方案与入校评估方案? 新一轮审核评估充分尊重组长的主导权和专家的自由裁量权,仅规定应该完成的评估环节,不设定“规定动作”,即不限定具体考察方式和听课、调阅材料等的数量。因此线上评估方案和入校评估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高质量完成评估任务至关重要。专家组应该一体化设计线上和入校评估方案。 线上评估方案要紧紧围绕《专家组线上评估问题汇总表》《专家个人线上评估意见》“两个产出”,合理安排好研读材料、调阅材料、访谈座谈、听课看课、随机暗访五个环节,规划完成“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双一流”建设项目两个专项的考察任务,通过“阶段推进会”、“中期交流会”等方式建立起定期有效的专家组间沟通机制,通过“布置会”明确个人线上评估工作计划,通过“总结会”形成《专家组线上评估问题汇总表》。 专家组要在线上评估总结会上讨论入校评估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入校评估人员、天数、起止时间、重点考察内容、考察方式、是否召开评估说明会、是否建议学校组织评估交流会等。专家组组长需就讨论形成的计划与学校进行沟通,取得一致意见后,完成个性化《专家组入校评估方案》。 八、专家如何审读并用好“1+3+3”报告? 基于多维立体视角的“1+3+3”报告为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情况精准画像,有利于推动高校健全综合评价机制,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有效。 《自评报告》是专家组开展评估考察工作的主要依据之一。专家组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参评学校自主选择的评估类型、评估指标和审核重点,主要审核参评学校“该说的是否说了”“说了的是否做了”“做了的是否有效”“无效的是否改了”等,初步判断各项指标的达成情况,形成对学校教育教学情况的总体印象。 专家组审读《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在校生学习体验调查报告》《教师教学体验调查报告》3个教学报告,要注重发展变化,关注参评学校教育教学状态的变化及发展趋势情况,包括专业调整情况以及专业招生规模的变化情况,专任教师数量、教育教学经费、实验室设施条件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学生发展等状态数据的变化趋势等,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成效。 专家组审读《本科生就业数据分析报告》《本科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用人单位跟踪调查报告》3个就业报告,要注重个性差异。要把参评学校放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综合分析,把握参评学校所处的地域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特殊性和特色点、学校所背靠的区域、行业发展状况,分析参评学校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人才培养对社会的贡献度。 “3+3”报告相互佐证,形成全链条、多维度的高校教育教学佐证材料,能够为《自评报告》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也能够通过不同报告之间的差别发现问题并探索求证,丰富和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的全过程监测与评价。 九、如何形成高质量《专家组审核评估报告》? 《专家组审核评估报告》作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结论,是学校评估整改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督导督查的重要依据。形成高质量的《专家组审核评估报告》需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要坚持问题导向,采取以问题为主线的“递进式”诊断方式。线上评估“问题清单”质量状况决定了入校评估工作的质与量,要确保做全做深线上评估,形成影响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高质量“问题清单”。二要加强组内沟通,搭建充分有效沟通的工作机制。每位专家全面考察、深度问诊、独立判断,可采取自证和他证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相互印证,实现专家组对学校的集体会诊、综合评价。三要注重把握工作节奏。新一轮审核评估采取线上与入校评估一体化设计,在线上评估时长与入校评估人数等方面充分赋予了专家组弹性可选的空间,专家组要根据评估考察需要,在与学校协商一致基础上,适时召开线上与入校评估布置会、中期碰头会、总结会等,牢牢把握评估进度和各环节工作质量。专家组组长综合线上评估和入校评估情况,起草《专家组审核评估报告》(含问题清单),并在征求线上与入校评估专家组全体成员意见基础上,最终形成《专家组审核评估报告》(含问题清单),并在入校评估结束后4周内提交评估系统。 大数据学院办公室 2025年4月6日
一、新一轮审核评估如何进行专家队伍建设?
专家队伍水平直接决定评估质量。专家队伍建设由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总体规划,制订专家管理办法,建设全国统一、开放共享、动态管理、“精准画像”的专家库。
专家推荐原则上每5年一轮,聘期5年,每年增补一次。专家推荐主要由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包括部省合建高校)、教育行政部门、行业部门(协会、学会等)、科研院所、军委训练管理部院校局等单位负责。
专家培训由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统一负责,统筹规划,与地方教育评估机构协同组织开展。专家培训分为入库培训、岗前培训和提升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等多种形式,提升专家的评估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专家入库培训合格方能获得专家资格。聘期内,第一次参加院校评估的专家一般须参加岗前培训。原则上,专家每年须参加一定学时在线培训,未按时完成的暂停专家资质,连续两年未完成的,取消专家资质。专家评价依托评估管理信息系统,采取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方式,对专家工作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库内专家实施进退管理和动态调整,及时淘汰能力不足、专业性不强以及存在师德师风问题和违反评估纪律的专家。评价结果连续2次被认定为“优秀”的专家,优先作为培训讲课专家、专家副组长、组长等“骨干专家”的后备人选。
二、专家组是如何组建的?
新一轮审核部估专家组统一从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库中产生,人数为15-21人。原则上,外省(区、市)专家人数不少于评估专家组人数的三分之二、专家组组长由外省(区、市)专家担任。
从数量上看:新一轮审核评估专家组呈现“一多一少”的特点。“一多”指线上评佔专家组人数多,包括评估专家15-21人(其中组长1人、视需要配备副组长1人)项目管理员1人、秘书1-2人。“一少”指在做全做深线上评估的基础上,入校评估专家组人数少,从线上评估专家中确定5-9位入校评估专家,原则上应包括专家组组长及副组长、有较多存疑问题的专家,同时适当考虑入校评估任务和学校学科专业布局需要。
从结构上看:新一轮审核评估专家组呈现“多元全面”的特点“多元全面”指评估专家覆盖高校党建、思政、行政管理、教学管理、主干专业、体美劳领域及行业企业专家,还专门为第一类参评学校配置国(境)外专家、青年教师专家、学生观察员,实现多元视的评估,增强评估专家组对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状况全面考察、联合“会诊”的力量。
三、专家如何开展评审工作?
新一轮审核评估专家采取审阅材料、线上访谈、随机暗访等方式进行线上评估,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提出需要入校深入考察的存疑问题,形成专家个人线上评估意见。专家组组长根据线上评估情况,确定5-9位入校评估专家,在2-4天内重点考察线上评估提出的存疑问题。综合线上评估和入校评估总体情况,制定问题清单,形成写实性《审核评估报告》。
四、审核评估专家常用的考察方法有哪些?
深度访谈、听课看课、校内外走访考察、文案审阅、问题诊断、沟通交流。
五、专家如何做全做深线上评估?
线上评估注重评估的全面性和深入性,要求做全做深,做出入校评估基础。做全:就是要求15-21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在全面审读“1+3+3”报告等评估材料的基础上,对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全貌”进行全方位审核,全面查找学校本科教育教学的亮点和问题,提出需要入校深入考察的存疑问题,形成专家个人线上评估意见。做深:就是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入挖掘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国家数据平台数据信息等常态资源,通过深入开展线上访谈、听课看课、随机实地暗访及补充材料调阅等考察活动,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创根问底,确保挖掘的问题切中要害、体现深度。
六、专家如何做准做实入校评估?
入校评估注重突出重点,不要求全面考察、面面俱到,而是对线上评估问题的印证。
做准:专家组紧扣“两类四种”评估的不同侧重点,以线上评估“问题清单”为主线,组织入校评估专家拟定个性化人校考察方案。专家按照入校考察方案要求,选取恰当适宜的方法技术,精准开展评估考察活动,对线上评估专家意见进行复核印证,找准问题症结,下准评估结论。
做实:专家组通过深入考察,了解掌握学校真情实况,专家组组长组织专家综合线上评估和人校评估总体情况,制定问题清单,形成写实性《专家组审核评估报告》。突出评估诊断、把脉作用,要求每位专家当好学校的“医生”和“教练”,做好体检和指导,对症下药,开出实用“良方”,帮助学校切实提高质量、提高水平。
七、专家组如何形成线上评估方案与入校评估方案?
新一轮审核评估充分尊重组长的主导权和专家的自由裁量权,仅规定应该完成的评估环节,不设定“规定动作”,即不限定具体考察方式和听课、调阅材料等的数量。因此线上评估方案和入校评估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高质量完成评估任务至关重要。专家组应该一体化设计线上和入校评估方案。
线上评估方案要紧紧围绕《专家组线上评估问题汇总表》《专家个人线上评估意见》“两个产出”,合理安排好研读材料、调阅材料、访谈座谈、听课看课、随机暗访五个环节,规划完成“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双一流”建设项目两个专项的考察任务,通过“阶段推进会”、“中期交流会”等方式建立起定期有效的专家组间沟通机制,通过“布置会”明确个人线上评估工作计划,通过“总结会”形成《专家组线上评估问题汇总表》。
专家组要在线上评估总结会上讨论入校评估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入校评估人员、天数、起止时间、重点考察内容、考察方式、是否召开评估说明会、是否建议学校组织评估交流会等。专家组组长需就讨论形成的计划与学校进行沟通,取得一致意见后,完成个性化《专家组入校评估方案》。
八、专家如何审读并用好“1+3+3”报告?
基于多维立体视角的“1+3+3”报告为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情况精准画像,有利于推动高校健全综合评价机制,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有效。
《自评报告》是专家组开展评估考察工作的主要依据之一。专家组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参评学校自主选择的评估类型、评估指标和审核重点,主要审核参评学校“该说的是否说了”“说了的是否做了”“做了的是否有效”“无效的是否改了”等,初步判断各项指标的达成情况,形成对学校教育教学情况的总体印象。
专家组审读《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在校生学习体验调查报告》《教师教学体验调查报告》3个教学报告,要注重发展变化,关注参评学校教育教学状态的变化及发展趋势情况,包括专业调整情况以及专业招生规模的变化情况,专任教师数量、教育教学经费、实验室设施条件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学生发展等状态数据的变化趋势等,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成效。
专家组审读《本科生就业数据分析报告》《本科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用人单位跟踪调查报告》3个就业报告,要注重个性差异。要把参评学校放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综合分析,把握参评学校所处的地域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特殊性和特色点、学校所背靠的区域、行业发展状况,分析参评学校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人才培养对社会的贡献度。
“3+3”报告相互佐证,形成全链条、多维度的高校教育教学佐证材料,能够为《自评报告》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也能够通过不同报告之间的差别发现问题并探索求证,丰富和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的全过程监测与评价。
九、如何形成高质量《专家组审核评估报告》?
《专家组审核评估报告》作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结论,是学校评估整改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督导督查的重要依据。形成高质量的《专家组审核评估报告》需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要坚持问题导向,采取以问题为主线的“递进式”诊断方式。线上评估“问题清单”质量状况决定了入校评估工作的质与量,要确保做全做深线上评估,形成影响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高质量“问题清单”。二要加强组内沟通,搭建充分有效沟通的工作机制。每位专家全面考察、深度问诊、独立判断,可采取自证和他证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相互印证,实现专家组对学校的集体会诊、综合评价。三要注重把握工作节奏。新一轮审核评估采取线上与入校评估一体化设计,在线上评估时长与入校评估人数等方面充分赋予了专家组弹性可选的空间,专家组要根据评估考察需要,在与学校协商一致基础上,适时召开线上与入校评估布置会、中期碰头会、总结会等,牢牢把握评估进度和各环节工作质量。专家组组长综合线上评估和入校评估情况,起草《专家组审核评估报告》(含问题清单),并在征求线上与入校评估专家组全体成员意见基础上,最终形成《专家组审核评估报告》(含问题清单),并在入校评估结束后4周内提交评估系统。
大数据学院办公室
2025年4月6日